訪談日期:2021/2/23
6:30起床梳洗,用15分鐘準備早餐(周末早餐會用Ubereats)
7:30女兒會醒來,可能賴床,也可能直接起來,一起吃早餐看新聞,看氣象選衣服,我看完新聞後,可能會給女兒看10~15分鐘的卡通
8:30以前出門坐計程車上學,
9:00 前到學校,後面視行程安排,如果沒有實體的約,就回家處理家務
10:00 在家準備工作,有時候12:00會有線上的教練課,其餘時間處理代理香皂事宜
17:00 後全部的工作就會停止,開始準備煮飯
17:30 坐計程車去接女兒(如果來不及,就請先生接)
17:45 到家,讓女兒吃水果,邊看1~1.5小時的卡通(Youtube 美國的影片),我去準備晚餐,如果那天女兒不想看電視,煮完飯就會跟女兒聊一下在學校的事情
18:15開飯,大概吃1.5小時,包含正餐水果還有點心
19:45 女兒開始看影片
20:30 以前會洗澡
21:00 以前會帶去房間,讓她選擇要直接睡覺,還是看故事書 (我如果精神好就會陪讀)
21:30 以前熄燈睡覺,10~15分鐘內通常會睡著,我也跟著睡
時間的分配,和做任何決定前的優先順序,會以小孩為主。
以前每個禮拜有3天會去運動,打壁球、游泳跟瑜珈,有了小孩後,會安排小孩相關的活動,譬如小孩的體驗營。
去百貨公司也會直覺走到小孩的區域...
沒有小孩的時候,都是買自己的東西為主,現在自己的東西都是網購為主,除非是鞋子等需要試穿,才會一個小時去快速解決。
有一次跟一個外國朋友吃飯,那個朋友竟然是大人自己吃完飯,才餵小朋友吃,小朋友乖乖在桌上看大人聊天等待。
因為當時自己是需要把小孩都餵飽後,大人才能開始自己吃東西。
雖然自己有嘗試過,但是小孩個性不同,還是認命地服務孩子、讓孩子黏
貼心、聰明、善解人意,有同理心
有一次學校老師手受傷打石膏,她每天都會關心老師的手有沒有好一點;或是玩玩具的時候,會說她的同學也會喜歡這個玩具,問我可不可以帶去學校跟同學分享。
在家裡我們都會掛在嘴邊「分享才是快樂」,即使她想吃完一整個蛋糕,我們都會跟她說大家一起吃才快樂。算是生活中的習慣,潛移默化而來。
另外,每天的睡前對話分享,她都會跟我分享她在學校發生的有趣的事情,我也會針對她的分享去做一些引導。
懷孕及產後共有3年沒有工作,生完後因為身體太累,請了到府保母,來幫忙照顧女兒12個小時,一方面評估後續如果回職場,差不多就要給其他人照顧這麼久,這部分運用到蓋洛普Top5的「前瞻」優勢。
找保母的時候,會使用人資的面試能力,請保母示範會怎麼處理,觀察保母怎麼跟她互動。
有條件式的開放看電視,其實還不錯。
小朋友看電視也有學習生活科學知識 (不過會篩選一下節目類型,跟控制時間)
同理先、了解原因,一同找可以接受的方式,達成共識,以身作則。
有一段時間女兒鬧著不想去學校,後來引導深入挖掘後,女兒坦白說,其實她只是想多陪媽媽一段時間。
最後我就跟她溝通,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所以我會最早去接她
或是跟她約定,如果有乖乖上課維持一個禮拜,就帶她去做她想做的事情
後來中間有點失效的時候,老師教了小精靈的故事,老師那邊有小精靈,表現得好不好小精靈會告訴媽媽。
我覺得有時候需要第三方協助,不能只靠媽媽的怒吼。
1) 前一陣子過年,學校有很多的活動,會請財神爺到學校去,女兒回到家看到電視出現財神爺,女兒說
「媽媽我跟那個人很熟喔,她昨天才來我學校有跟我聊天」
2) 我先生的車子是黑色的,有時候會有小鳥大噗噗,當我先生很煩惱的時候,女兒說「這很簡單啊,把小鳥吃掉就好啦?」有點可怕又覺得好像是從根本解決呢...哈哈
小朋友生下來,爸爸媽媽皆需要花時間陪伴,如此才會有快樂的童年。但是我覺得要適時撥時間愛自己,如果沒把自己照顧好,沒有愛自己的話,要怎麼去愛孩子跟其他家人?
要規劃有小孩的人,可以考慮自己的support networking,讓自己需要的時候可以耍廢,要把耍廢時間排入schedule裡面。像我自己有時候會做個臉、用個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