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忘了為什麼,跟總經理討論到了台灣的各種考試。 他難得的抱怨起他剛畢業時,曾去某一間民營銀行考試
你花了時間跟金錢去做許多測評工具,與不同顧問、教練對話,但最終,你的人生還是「你」的。
前陣子,一年多前我買Gogoro 的業務密我,問我有沒有看過Disney的「魔法滿屋」。 我理所當然的說沒有(拜託,時間不夠用啊)
P先生,畢業於後段私校工程相關科系,畢業後至今都在半導體相關領域工作,才40出頭歲,已是台灣區業務最高主管,年薪破300萬...
那天會議開到一半, 討論到有些人「工作幾年了,做的事情都差不多」 總經理突然問我們有沒有看過這張圖。 雖然是一個有點主觀的分類,但是還蠻好用的, 所以也分享給你們看看。
幾年前我在獵頭領域還資淺的時候,人選口頭答應了offer,當時的老闆問我人選的一些狀態。我說「啊...沒有問耶,我再去問他嗎?」當時老闆說「不用了不用了,他沒有提就算了,
如果我剛跟一個主管共事, 在我以及團隊的表現都很好的情況下, 我不會斷然判斷這個主管是好主管。 但是在我自己甚至整個團隊都表現不好的時候, 我會特別留意主管的態度跟反應。
幾年前我剛入行做獵頭,對「人資」還半知半解的時候,有個臉書友人發動態大肆批評人資,說人資是「資方打手」、「對公司來說毫無價值」
剛入行做獵頭的時候,也許是急於希望有表現,也許是當初負責的領域人選搶手,又或者是對自己是菜鳥這件事很心虛。我總是委曲求全。
那天晚上將近20位,來自不同公司專精不同產業的獵頭們,開啟了線上交流會。從22:30聊到了快1: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