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跟總經理開會,討論到人選的抗壓力。
總經理表示
「抗壓力好,不是能夠承受多少壓力,
而是承受了壓力後,是否能夠回復。
否則也只能說是忍耐力強而已,並不是抗壓力」
這段話,著實讓我愣著思考了一番。
確實多數時候,在判斷一個人的抗壓力時,
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去了解他待過的環境。
但抗壓力好不好,
從對方需要多少時間復原、回歸一般狀態,
才真正能定義。
前幾週,我們開會討論到,
加入這個團隊工作至8-9個月的感言,
同事在講感言時還不忘Cue我一下,
她說「我真的很害怕犯錯....
其實我發現Amy也會怕,
可是她總是可以找到理由,讓自己採取下一步行動。」
/
接續這個話題,我接著問總經理的是:
「你對現代的『草莓族』或是『水蜜桃族』,有什麼想法?」
總經理說:
「我不認為年輕人有很多草莓族。
我認為年輕一輩的人,更有自己的想法,
更了解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
相反地,我觀察到許多年輕人,
在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會是拼了命的要把事情完成。
因此在帶領年輕人時,
我會跟你們解釋、分享很多背後的道理跟邏輯」
確實在總經理的帶領之下,
我做任何事情都是「知道為了什麼而做」,
並且我也能夠提供我的意見跟想法,
從而促進了雙方之間的交流。
(仔細想想,我跟總經理差了20幾歲呢....哈哈....)
/
我想不論是雇主、主管或員工,
常常我們都是想把事情完成、做好的,
但是雙方對於做事情的習慣不同,
期待的結果有落差,便容易造成摩擦跟彼此不愉快。
除了員工應該有足夠的抗壓性之外,
雇主是否也應該拿捏一下溝通的方式,
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跟回饋,
讓雙方站在同一個陣線,持續往前邁進。
管理真的是終身的課題...被管理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