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是非對錯」,真有這麼「黑白分明」嗎?
我曾經是一個非常喜惡分明的人,​ 對於自己認為的是非,會有一定的堅持,​ 並且喜歡跟身旁的人「宣傳」,如此一來...

我曾經是一個非常喜惡分明的人,​

對於自己認為的是非,會有一定的堅持,​

並且喜歡跟身旁的人「宣傳」,如此一來,​

我在別人的眼中,便很難是個溫和的人。​

/​

前一陣子,我與一位曾想挖角我的朋友碰面,​

談到當初我拒絕他們公司的情形,​

她形容我,是個「溫柔且堅定」的獵頭,​

跟他們當時談的其他獵頭,氣場非常不同。​

我驚訝著,自己竟然被用了這樣的形容詞,​

同時開始思考著,或許經過歲月流逝,​

看過更多,也經歷更多以後,

我確實變得更「溫柔」了。​

以下想用我工作、生活中的幾個例子,

分享一下我的蛻變。​

/​

『原來我的喜歡,不一定是別人的喜歡』​

大學時期在餐廳打工的時候,每當初來乍到的客人問我,推薦的餐點,​

我都會滿臉欣喜地,說著自己喜愛的那幾道料理。​

結果有一次,當時的店長找我過去,提醒我,​

我的喜好並不一定是客人的喜好,​

同時,這樣容易造成廚師備料的困難。​

剛開始做獵頭的時候,我雖然了解這概念,​

但是內心難免對自己手上的職缺,有著喜好分別,​

記得獵頭生涯中的頭幾個成功案件,​

便剛好有2個人選個別要報到不同公司,​

一個是業界知名的好公司,​

一個是有聽到一些負評的新創(人選知情,選擇加入是因為有朋友在裡面,力邀他加入),​

我內心忐忑著,總擔心後者會不開心。​

結果?​

恰恰相反。​

報到的第1週,跟前者吃飯時,他竟然跟我抱怨著裡面的情況,過得很不開心;​

反觀後者,過得如魚得水,非常愉快。​

然後,時隔3年多,

前者依舊在該公司,並且薪資節節攀升,過得非常好。

因為我們時不時還是會約吃飯,我還嗆他

「你就是去到哪,抱怨到哪(白眼)」

他也就摸著頭,呵呵地笑。​

原來,​

我從來就不應該用我個人的喜好,​

或者人選當下的反應,去判斷事情。​

應該要把時間軸拉遠一點,過陣子再來下定論。​

/ ​

生活上的例子也有很多,​

但第一個出現在我腦子裡的,

是關於我們現在都很熟悉的「電子發票」。​

猶記得電子發票剛推行的那陣子,我非常不解。​

因為從消費者的眼裡,我們就只是從一張長長的發票,變成比較短的發票而已,​

完全看不出來「電子」在哪裡。​

當時我跟某間店詢問後才了解,原來在店家那端,資料都變成電子了,因此才叫做電子發票。​

從這次事件之後,​

我每次遇到想抱怨、批評的東西,我都會自己按下暫停鍵,​

想著​

「會不會有什麼部分,是我這個角度看不到的?」​

「會不會只是我格局還不到,所以無法理解?」​

/​

回歸到工作上,​

我相信大家都會遇到主管或同事提出的意見、想法,自己無法理解的時候,​

是否我們能練習著,放下預設立場,去了解對方這樣思考的理由。​

或許有時候,這件事情沒有是非對錯,只是看的角度不同、立場不同,所以會造成雙方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