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會議開到一半,
討論到有些人「工作幾年了,做的事情都差不多」
總經理突然問我們有沒有看過這張圖。
雖然是一個有點主觀的分類,但是還蠻好用的, 所以也分享給你們看看。
/
大部分公司請獵頭找的人, 會是2或3,高潛力中表現、或是高表現中潛力。 (中不代表不好,而是還有進步空間)
面對高潛力中表現的,通常會想辦法讓他表現更好; 面對高表現中潛力的,會安排他轉調不同職能單位。
我們雖然無法準確知道主管對我們的想法, 但是還是可以拿這個表格稍微自我評量一下, 或者跟主管比較熟,甚至可以帶著這個表, 輕鬆的跟主管聊一下。
/
其實我個人覺得,有時候一個人會想離職, 有不小的可能性是缺乏與主管的溝通, 也許工作內容不是自己想要的
也許薪資部分覺得自己受委屈, 也許覺得自己停滯成長、卡關了,不知道如何進步.. 這些都可能是跟主管討論後, 有機會找到新方向再努力的。
但是我們可能不好意思去講, 或是心裡覺得「主管應該知道吧」 然後越來越委屈,最後憤而離職。
這陣子找我做蓋洛普教練對話的人, 很多是影響力區間比較不常使用的, 那麼就需要思考, 過去如何說服他人(尤其是主管)或影響他人的想法。 (想知道有什麼特質在影響力區間?)
/
年輕的時候,我帶著一種「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的想法換了許多工作。
但卻發現不論哪間公司,都會有他的問題, 竟然沒有一間完美的公司, 而我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
那我究竟是要找一個一開始就完美的地方, 還是努力讓雙方可以磨合到彼此都舒服的樣子, 然後更長遠的合作下去?
你們覺得呢?
(圖片來源:台灣就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