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博士班時懷孕後結婚,婚後前夫收入不穩,夫妻兩當時都是「 家教 」,但前夫受疫情影響,有 7 ~ 8 個月的時間 Verina 是唯一的經濟來源,除了家教外還接寫稿的案子。
離婚的引爆點,是小孩 2 ~ 3 歲的某一天早上,小孩先起來了,但兩個大人都還想睡,前夫一時情緒失控用腳把孩子踢飛,她才下定決心先分開,後來在小孩 4 歲時離婚。
目前邊上班邊帶孩子,從事醫療產品研發的工作,育有1 個 7 歲女兒
填寫日期:2023/04;錄音日期:2023/08
6:30 起床
6:50 出門搭公車去學校
7:30 小孩到學校,我去上班
12:00 孩子在學校用完午餐後,去體操隊(一週有 2 天去上 2 個小時的英語班,再去上體操隊)
19:00 體操隊訓練結束,我下班去體操隊看看她的情況
20:00 吃晚餐
20:30 洗澡,洗澡後會看作業
21:30 ~ 22:00 小孩上床睡覺
00:00 以前我會入睡
會優先考量小孩的需求,生活變得非常忙碌,時間都被塞滿。
尤其以前是工作或學業第一,現在是小孩第一。
對方家暴,只因為小孩( 2 ~ 3 歲)當天特別早起,吵到他睡覺就一腳把小孩踢飛,小孩從床上飛出去撞到椅子掉到地上,在我眼裏像是慢動作,那時候下定決心,一個人再苦,也要帶孩子離開那個可怕又糟糕的環境跟人

身體軟Q,活潑,很會講話/ 貼心
孩子哭的時候先讓她哭,但是給她時間例如 30 秒,告訴孩子可以有情緒但是邊哭邊講我聽不懂,要把需求說出來別人才可以幫忙
規劃事情的能力、將一件事情拆解成小的任務的能力、找到問題核心的能力、執行的能力
冷靜、將情緒與問題本身拆開看、情緒管理真的很重要

我覺得公幼很好, 很多人擔心公幼不拿筆不教注音跟英文,我覺得學齡前讓孩子玩就好,真的擔心小一暑假很多地方都有正音班跟英文班。
當初還沒生我就在煩惱要怎麼教養,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最重要的是媽媽要穩住自己的狀態與情緒,社會對媽媽這個角色有太多的期待了,但是媽媽們要自己想好自己想扮演怎樣的角色,想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母親的樣貌,而不是一直一直想滿足別人對媽媽這個角色的期待,那太辛苦又太難做到了
先處理情緒,孩子有情緒就讓孩子哭或給孩子擁抱,自己有情緒就先去洗澡或是先請孩子去隔壁房間等等,真的沒辦法這時候拿 3C 給孩子,我認為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變成常態。
通常孩子的憤怒背後都是因為委屈。
1) 媽媽你怎麼了?什麼是女人病?媽媽你會死掉嗎?媽媽你不要死啊!!接著開始大哭
2) 偶包很深,印象很深的是六個月大的時候打疫苗,在區公所打完秒睡,被大家狂稱讚,回家一關上門聲嘶力竭大哭了一個多小時我耳朵都痛了
相信自己可以,做好準備。我覺得教養最難的是情緒管理,這邊說的是管理自己的情緒不是管理孩子的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