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車業行銷】芊慧
現任職於租車業行銷的芊慧,曾任職於忙碌的補教業、網拍行業,後來因考量照顧家庭需求,尋找離家較近,或者工作時間較有彈性的工作。
育有2個兒子,1個3歲、1個1歲,因與媽媽住在同一個社區,白天將孩子交給媽媽及其他家人照顧,晚上接大兒子回家同住。她是如何做到讓2個兒子都在1歲半前戒尿布的呢?
訪談日期:2021/05/21
【媽媽作息】
8:30起床,可能會泡一次奶給弟弟
9:15出門,去上班
13:30吃午餐
19:00 下班,離開前會先問小朋友現在是誰在帶(有時候兩個都在媽媽家,有時候是媽媽跟阿姨一人帶一個)
19:30~20:30 吃水果、布丁跟玩
20:30~21:00洗澡
21:00~23:30玩
23:30~23:45喝睡前奶
23:45~23:55帶哥哥回媽媽家睡(隔壁棟)
媽媽&哥哥01:00以前睡覺。
【弟弟作息】
10:00起床
12:00吃午餐
13:30跟哥哥去阿姨那邊
15:00-17:00睡覺
17:00-19:30喝奶/吃飯,出去玩,
19:30~20:30 吃水果、布丁跟玩
20:30~21:00洗澡,
21:00~23:30玩,
23:30~23:45喝睡前奶,
23:45~23:55留在阿嬤家睡(隔壁棟)。
【哥哥作息(多數時間)】
睡到中午12:00多
13:30~14:30 去阿姨家吃飯
14:30~17:00玩具
17:00~18:00 去找親戚玩+吃晚餐
18:00~21:00在親戚家玩+回家
21:00左右洗澡
21:00~23:30玩
23:30~23:45帶回媽媽家
23:45~00:30 喝奶/吃宵夜+爸爸回家跟爸爸玩一下
媽媽&哥哥01:00以前睡覺。
【生活起居】
以前單身的時候,買東西會先想到最好的朋友;跟男友交往,會想到買情侶鞋等東西;有小孩後,買東西永遠就是想到小孩。
【思維邏輯】
以前比較不會為家裡打算,現在做很多事情會想比較多,譬如規劃未來。譬如以前的夢想只會為自己打算,可能是單純買一間房子;現在就會想比較遠,會想多準備一些錢,換大一點的車,為自己的爸爸媽媽做規劃,為自己的家人們做打算。
【個性】 現在針對小孩相關的事情,會有更多的同情心跟憐憫。
像是前陣子的新聞,有一個7歲的小弟弟被打到腦震盪。有了小孩後,只要看到新聞報導跟小孩有關的事情,會聯想如果發生在自己小孩身上...然後覺得很可憐。 還有,會比較孝順自己的媽媽。 以前很常跟媽媽頂嘴,現在比較會「忍」。可能也因為媽媽幫忙我顧小孩,所以很感激。
另外,可能有小孩後媽媽的忍耐力都有變強。 譬如,以前去餐廳吃飯,若遇到隔壁桌小孩在哭鬧,內心會想「好吵喔,為什麼沒教好再帶出來」;現在,我會去觀察,分析「這個小孩是為什麼會吵?推斷可能的原因等等的。」
小兒子兩週大的時候,有一次我在餵母奶時,沒有發現乳頭已經破皮了,小兒子也沒發現,就吸了很多混了血的奶。
後來拍嗝的時候,我發現小兒子吐血,嚇壞了,衝過去把我媽叫醒。
我媽聽到的時候,從床上跳起來,但後來發現,其實是我的乳頭破了在流血,並不是小兒子真的吐血。
我媽就笑我,都不是第一次當媽了,怎麼還出這種烏龍。
【生理】身高很高
【心理】開朗,笑容滿面
【行為】很會講話,而且是不得罪人的會講話。
大兒子跟阿姨單獨相處的時候,大兒子會跟阿姨說「阿姨,我最愛你了」 但是,如果我跟我媽還有阿姨都在場,我們問他:「我們三個你最愛誰」的時候,他會回答「你們三個我都愛」 而且,他很貼心,如果姨丈帶他去買東西,他會一次多拿三罐給媽媽、爸爸還有阿嬤。
兒子很樂意分享,即使他只有三顆糖果,他很愛的親戚跟他要的時候,他還是會分給他們。 我自己覺得,還有一個很值得稱讚的是,他從來不會打弟弟。 因為我親戚的大兒子,在妹妹出生的時候,因為大家都寵愛妹妹,有偷咬妹妹的手,咬到黑青。 相比之下,我大兒子雖然也不算很喜歡弟弟,但是至少不會欺負弟弟。

我很介意小朋友看到人會不會打招呼。因為覺得懂禮貌的小朋友,會比較討人喜歡。我會先示範給他看,但如果他已經知道應該怎麼做,卻沒做的時候,我會打。
如果是比較嚴重的事情,我會狠狠打,譬如上一次是,已經跟他說不要做某件事情,還故意去做,我說「你信不信我打你?」,他說「我不信」,我就帶他去房間狠狠打。
我覺得打,其實有讓小孩變乖。 因為小孩在這個年紀,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對的,用說的他理解也有限。 打他並不是要打到他頭破血流,只是為了讓他記住此刻的感覺,讓他知道這件事情是不對。
打完後,我會跟他說,為什麼他被打,叫他下次不要這樣做。
如果他跟我撒嬌要抱抱,我就會抱抱,跟他和好,同時跟他強調今天被打的原因。 而且,我會告訴他,他不能去打別人,因為我跟他的關係,和他跟其他人的關係不一樣,所以他不可以去打別人。事實上,他真的也不會去打其他人。
我覺得我很會講故事,看著圖片就可以到處聯想,講得很豐富。因為行銷就是需要創意跟聯想力,而以前當補習班老師,則是需要好的表達能力跟肢體語言等,這些全部派上用場後,就變得很會跟小朋友講故事。
因為第二胎大部分是我媽帶,所以我目前還沒有感受到。
不過懷孕期間倒是挺有感觸,第一胎的時候幾乎沒有吃垃圾食物,也不太敢喝咖啡跟茶。
但第二胎後,醫生也都建議適量即可,所以就大解放,每天喝一杯咖啡。
有一陣子,我媽晚上兩個小孩都讓我帶,持續大概一兩個禮拜,因此晚上我會帶小兒子,去另一間房間睡覺。 後來聽老公說,大兒子會問「為什麼媽媽都只跟弟弟睡?」 老公回說「因為弟弟還小啊。」大兒子說「可是我也還小啊。」
我知道這件事後,很難過,因為覺得自己冷落了大兒子。
後來,解決方式就是,小兒子睡著之後,我會去跟大兒子睡,老公去陪小兒子。雖然比較累,但是不會讓大兒子覺得媽媽只疼弟弟。
我自己小時候也曾深刻感受到,不被偏愛的感覺,真的非常不好受。所以,寧願辛苦一點,也不要讓大兒子難過。

1) 正在換尿布的時候,尿尿直接噴射到衣服上,或是噴到小孩自己臉上
2) 爆笑照片:哥哥小時候,有一次把手指頭一次塞了8根在嘴巴裡面。
3) 奇怪的回答:
大概2歲的時候。有時候我跟先生週末會較早出門,會把大兒子送去給阿姨那邊帶。
阿姨跟他聊天時,聊到各個親戚怕什麼,他有了以下回答:
「媽媽怕什麼?」⇒ 「小樂哭哭」
「爸爸怕什麼?」⇒ 「媽媽生氣」
請好好把握兩人獨處的時光。一但小孩生了,真的回不去了...現在只要一個小約會,都會覺得是偷來的幸福。
有了小孩之後,你會有很多心思放在小孩身上,要好好的過兩人世界不是這麼容易的。
即使家人願意幫忙帶小孩,你跟先生兩個人去約會,你其實心思還是會掛在小孩身上,很難安心的好好約會。
因為剛好是兩隻男寶,爸爸的角色就很重要。
從8-9個月開始,我和孩子會一起洗澡,一歲學講話洗澡時,會介紹爸媽與寶貝生理構造的不同,他們知道與爸爸是一國後,爸爸在小便時,我都會跟寶貝說:「你看爸爸在尿尿」讓他開始有上廁所這個概念。
到了一歲4-5個月比較有表達能力後,因為剛好是夏天,我開始讓他白天只穿短褲,只有睡覺包尿布,以及時常提醒小朋友「尿尿要去馬桶尿喔!」
但小朋友有時候顧著玩,會忘記尿尿這件事,所以拿捏一下喝水的量、抓個時間,就要問寶貝說「想尿尿嗎?要去馬桶尿喔」
他們一開始對於尿尿的感覺很不會拿捏,所以真的要多準備很多褲子,另外常常抱他到廁所都會尿空包彈,這時候爸媽或照顧者會很容易喪志⋯⋯
其實可以準備一個小瓶子寬口的(例如好朋友牛奶的瓶子)
隨地訊問寶貝「有想尿尿的感覺嗎?」
且穿短褲的好處,就是褲管拉起來,小鳥就可以放到瓶口內,很方便訓練尿尿!只要尿成功,記得鼓勵小寶貝,說「好棒喔!」讓他知道這麼做很好,久了他就會覺得這樣做是對的,漸漸成功上廁所的次數就可以提高。
當成功的比例越來越高後,我帶孩子出門,會隨身帶瓶子,讓小朋友尿尿。長途我還是會包尿布,因為小朋友可能會睡著;但如果清醒著,我一樣會提醒他。
不過像是去公園玩之類的,孩子玩瘋了就忘記要上廁所,容易尿褲子,建議可以穿拉拉褲,把拉拉褲當內褲使用,必須告知小朋友尿尿一樣要說,然後讓他尿在寶特瓶內。
這樣做,小朋友也比較不會錯亂,才不會覺得「現在到底可不可以直接尿」要讓他知道就是要尿寶特瓶,或是去馬桶尿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