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嬰中心老師】林老師

【托嬰中心老師】林老師

高雄人,嫁來台北。
幼兒教育學系畢業後,已投入學齡前教育13年多,前期在幼兒園工作,最近2~3年進托嬰體系,因為自己的小孩剛出生,想轉換跑道顧小一點的小孩。
育有2個小孩,大的是女兒4歲4個月,小的是兒子1歲半。

訪談日期:2021/05/29

1. 可以按照時間,描述一下你以及你的小孩,一整天的生活嗎?

【上班時間】
自己會比較早起來準備,
快7:00左右叫小孩起床吃早餐(麵包、饅頭或吐司等)
7:20~7:30 爸爸送弟弟去學校,因為順路的關係我送姐姐去學校。
8:00~17:00 上班,中間的午休一小時,不過我們其實無法真正休息,畢竟幼兒隨時都可能有狀況,因此這段休息時間裡,我們還要邊照顧小朋友、寫聯絡簿、跟家長通話、備課和處理班務等。下班後要接2個小朋友。

18:30左右到家,吃飯約1小時,然後陪玩跟盥洗後
20:30送到房間、看書
21:00~22:00之間睡著

等小孩睡著後,才有夫妻間的時間,或是自己的時間。

 平日跟假日都盡量維持一樣的生活作息,可以讓孩子有時間上的秩序感。

2. 有小孩前跟有小孩後,你的生活起居/思維邏輯/個性,個別有什麼差異?

【生活起居】 

我是個覺得煩躁就會想整理東西的人。

但有小孩後,感覺家裡無時無刻都像被轟炸過,整齊乾淨的情況維持不了幾分鐘…

有小孩後,幾乎所有的事情都以孩子為優先。例如週末外出,會先查要去的地方適不適合小孩,最常去的應該就是和朋友的公園野餐了,用餐會盡量找親子友善的場所

【個性】 

我覺得變得比較沒耐心,會容易生氣,但為了不讓孩子學習模仿,會忍住或和先生示意一下離開現場,讓自己冷靜。

以前朋友都說,能讓我生氣真的不容易,如果讓我生氣,代表那個人真的太誇張。
但現在...小孩真的很有辦法一秒惹怒媽媽。還有對其他人也變得比較沒耐心。

3. 可以分享你育兒時期遇過最印象深刻的事情嗎?

去年端午節前,我和女兒的關係非常緊張。因爲當時我重回職場,換新的工作。要適應新環境、新的人事物,使得自己的情緒很緊繃。

我女兒很敏感,似乎感受到媽媽的情況,但是不知該如何表達,因而直接反映在情緒上。

自己本身的不安與緊張,加上女兒的歇斯底里,母女倆當時都處於崩潰邊緣。

幸好碰上端午節連假,我們一家人回娘家,有娘家人幫忙照顧女兒,自己的身心靈得以真正放鬆,才終於緩解了我們之間相處。

4. 你的孩子最常被稱讚的是什麼?/ 你最喜歡你小孩的什麼?(生理、心理、行為)

女兒:很會講話,且是有邏輯的回答;兒子:都聽得懂大人說的話,學習力蠻強的。

一起吃餅乾
5. 承上,你認為這跟你採取的養育方法有關嗎?有的話,是什麼方法?

以語言而言,我會用跟大人對話的方式和孩子說話。不用刻意疊字,不用刻意娃娃音或裝小孩,這樣也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思考邏輯。

6. 有沒有第二胎之後,覺得其實沒必要的堅持?

第一胎姊姊的時候,我其實沒有很多堅持,但對於食物的調味,我很堅持,大概2歲之前,飲食調味都極其清淡,我當時沒有所謂的「一點點沒關係」或是「吃一口還好啦」。

但是,弟弟出生後,因新生兒篩檢有項目沒過,坐月子期間,要去大醫院複檢奔波。後來,還因為黃疸值偏高住院,當時弟弟的食量很小,醫生建議先暫停母奶,那時是第一次在哺餵上很受挫。

後來,弟弟一歲前,本來生長曲線就偏低,後來甚至逐漸低於自己的成長曲線。

去大醫院進行檢查,醫生建議,「只要他能吃、願意吃,就都給他吃,尤其1歲之後。」

所以,弟弟大概1歲就大破戒了。

7. 對於育兒,有什麼一般家長很在意、但妳依據工作經驗,覺得可以不用堅持的事情?

我遇到大多數的家長都沒有太多堅持,還蠻配合老師的。

不過有一個特別的例子:之前帶過一個比較瘦小,且高敏感的小孩,因為家長的過度保護,讓小孩在家缺乏刺激。

我們在學校,會準備水果棒(片)讓幼兒可以自行抓握拿取,但這個小孩不敢自己拿,一定要用餵食才願意吃,經觀察與詢問家長在家情況後,推測這小孩覺得用手拿水果會黏黏的,她不喜歡這種感覺,原因就是在家缺乏練習,雖然已經一歲多了,這小孩卻沒什麼吃過(半)固態食物,只因為爸爸怕她噎到,其實會建議準備顆粒狀一點的粥,慢慢練習吞嚥、咀覺,對於將來的語言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

o35e1ebe2fa69ade3e8ef24b1d4837348_37617544_210724_0024

然而,透過與家長對話,發現還有一個問題「走路會踮著腳尖走」

原來,愛女心切的家長,因為家裡地板是大理石材質,擔心她跌倒受傷,所以幾乎不讓她在家裡走路,只會在床上,所以變得腳不敢大面積的接觸地板。

以上的種種因素,其實就是家長太過保護,而讓這小孩反而變成高敏感的狀況,這種小孩更需要多練習、多接觸各種不同材質的刺激,最簡單的就是平常可以玩沙、玩泥土、光著腳丫走路(安全原則下)。

上述這些狀況,在跟家長溝通後,有慢慢的改善與進步。

8. 那你怎麼處理你跟小孩的衝突?可以舉例嗎?

當有情緒時,會讓彼此都先分開並冷靜下來。

情緒過後,用問句的方式詢問:「媽咪為什麼生氣?」

「媽咪是因為什麼生氣?(態度、行為、事情等等)」

慢慢地解開彼此的結,也讓女兒知道為什麼;若真無法溝通,爸爸會介入幫忙。

9. 可以分享一兩個你小孩說過好笑的話,或是做過的趣事嗎?

超多耶!我們發現姊姊的音感律動蠻好的,從小就常常自編曲,什麼都能編唱,真的讓我們蠻佩服的。 


最近一次,就是前兩天的睡前對話:

我:「弟弟是尖叫愛哭鬼」

姐姐:「那我咧??」

我:「妳是討厭搗蛋鬼」

爸爸:「那我是什麼鬼?」

姐姐:「爸比是開心鬼」

我:「那媽咪是什麼鬼?」

姐姐:「妳?妳是臭鬼!」

我:「為什麼??」

姐姐和爸爸異口同聲:「因為妳還沒洗澡⋯⋯」

我:「....(心想:好吧沒得反駁)」

姐姐還補充:「沒洗澡不能上床,沒洗澡就是沒洗澡,沒什麼好說的。」

o35e1ebe2fa69ade3e8ef24b1d4837348_37617544_210724_0003
10. 對於即將/期待成為爸爸媽媽的人,你有什麼特別想分享的嗎?

建議備孕及懷孕甚至生產前,有基本先備知識即可。不要問太多看太多,杞人憂天。 要相信「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小孩」,這道理適用於整個育兒過程,在『獵頭媽咪的深夜時間』也提到過。

至於爸爸,真的要做媽媽的最強後盾。育兒之路,是一起學習一起成為父母,絕對不是幫忙,當我們在學習當媽媽的時候,你們也要學習當爸爸。

加碼題1:這份工作對你育兒或對小孩教養上的影響?

我覺得是一個雙向的反思跟回饋。

因為我是有了自己的小孩,才轉職托嬰,對照自己小孩的實際情況,會更相信「先天氣質」這回事。

以前會覺得小孩某些行為,和家庭因素有絕對關係,會覺得有些是寵出來的。但現在更能從不同面向看幼兒並反思。

加碼題2:做這個工作會育兒疲勞嗎?再回家面對自己的孩子會不會更疲勞?一般家長的育兒疲勞有建議什麼紓解方法嗎?

其實還是感覺不太一樣。 累是一定會累,會覺得整天工作,已經面對這麼多小孩了,為什麼回家還要面對兩隻,我家姊弟倆的吵鬧程度不輸給學校裡的那一群....

但是,當他們有些話語跟不經意的行為,會讓你覺得很貼心。那一刻,就會覺得自己被療癒了,因為孩子一定是無條件的愛你。

如果覺得很疲累,真的要找人說說話,對象可以是老公、朋友或其他親近、懂你的人。情緒要有出口,如果自己悶著會想太多,會鑽牛角尖、往負面的地方去。

適時讓自己喘口氣,夫妻間的偕同很重要(爸爸日,媽媽放風等等)。 同時學會去看小孩好的地方,你會發現他們真的是撫慰人心的小天使。

也只有在你面前,他們才能這麼自在的赤裸的呈現。 不要逼自己,更不要逼小孩;沒有百分百的媽媽,只有懂孩子、適合孩子的媽媽。

加碼題3:做托嬰工作以來遇過印象最深刻的家長或事情?

之前學校遇過一對家長,爸爸媽媽都是媒體產業的人,分別是導演跟管理職。

平常都好好的,對於老師講的東西沒什麼意見。

有一天突然跑來說要告我們學校,尤其針對一個非他們孩子主要照顧者的老師。

他說小孩兩三天前回家有瘀青,於是他們一口咬定老師打小孩,調監視器完全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但家長還是不肯放棄,覺得一定能找到證明該老師失職的證據。

最後即使警察來做筆錄,一再搜尋也真的完全沒有...後來他們的小孩就沒來了。

加碼題4:你對電視上常常報導的虐嬰事件的想法?

其實,我至今工作上沒有遇過耶,每次看到這些新聞,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媒體喜歡報導這些,但這些真的是少數,反而因此造成家長跟學校老師之間的不信任。

這階段的幼兒,因發展與行為模式的關係,常常走路不穩卻很愛走,或著因為對與物體間的距離感沒拿捏好,以至於碰撞或跌倒受傷,但是家長有時候很難相信老師。

人難免都會有情緒,但孩子是無辜的,尤其還是別人家的孩子。

我個人認為這些是個案事件,至少我待過的學校或知道、看到的,

都是為孩子、愛孩子的,但媒體新聞並不會報導這些。

加碼題5:家長們有什麼方法,可以判斷托嬰或幼稚園的好壞嗎?

我建議一定要實際參觀,而且是『小孩跟家長』都要參與。

有時候是家長喜歡,但是小孩不一定喜歡。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還小,不知道好壞如何判斷。

其實,雖然孩子無法完整的表達,但從參觀時的感受,園裡老師與小朋友的互動,老師和自己孩子的互動,是可以感受得到的,『孩子不會假裝,他們的表情不會騙人的』。

(Amy追問:那如果他每個都說不要呢)

恩...也許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那這時候就家長決定吧

加碼題6:有什麼育兒上的建議想給家長嗎?

要懂得放手,並相信孩子做得到,孩子才有學習的機會。不只家長,老師們也是需要學習放手。

像是我的孩子學吃飯的時候,難免桌上會有些許飯粒,家人也會覺得吃得很髒。

但我看過這麼多的幼兒,其實他們只是沒看過吃得更髒的小孩(笑)

我們家姊姊在練習自己吃飯的過程,真的讓我覺得很欣慰,沒當過幾次「跪婦」(跪著擦地的婦人)

在學校,我們會嘗試讓小孩簡單清潔自己的碗。

有的小孩因為怕髒,會蜻蜓點水一下,就說自己『擦好了』‍

針對這種小孩,我會慢慢引導跟鼓勵,提醒他用眼睛看還有哪邊髒髒的,讓他一下、一下,再擦一下。到後來進步到不用提醒,孩子拿來要我檢查時,讓人驚豔的乾淨。

我自己接手這個班級,大概1個多月的時間,放手讓幼兒嘗試、學習,伴隨著慢慢引導。

這段時間裡,不僅將常規建立成該有的行為模式,這一組幼兒自理能力上的進步,連其他老師都很吃驚。 其實只要願意相信小孩,小孩都可以做的比你想像中的好。

o35e1ebe2fa69ade3e8ef24b1d4837348_37617544_210724_0008
【延伸閱讀】
覺得這位媽媽有點像你嗎?
你可能具有「和諧」及「伯樂」特質,讓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擁有這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