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娘子軍創業平台女頭目林靜如,是許多媽媽們的偶像。在10幾年前兒子上幼稚園後,她開始經營臉書粉專,短短2個月內就被出版社邀請出書,正式斜槓做了作家。
育有2個孩子的她,從第一胎孩子幾乎不假他人之手而累到病倒,到面臨第二胎的產後憂鬱,終於開始學會將事情外包讓其他人幫忙。
才能夠好好做自己,好好將斜槓媽媽的生活過得精彩豐富。
目前育有4歲女兒跟13歲兒子。
訪談日期:2022/04/14
我每天的行程都很緊湊,有時甚至會一天跑6個地方。把行程塞得很滿可以體驗很多事情,比較不會怠惰或懈怠,雖然不見得有規律,但還是可以概述一下大方向:
早上7點多起床,一早起來先錄YouTube 跟 Podcast (最近在挑戰日更)。錄完後送小孩上學,進行其他比較有變化的安排。像訪談這天早上來朋友家裡聚會、中午訪談、下午跟BNI夥伴一對一...
晚上12點多快1點睡覺。理想上,我是想11點睡,但我女兒會一直跑跑跳跳,到快12點多才會精力慢慢耗盡,願意躺床上。
因為一結婚就生小孩,沒有一個是太太,但不是媽媽的階段。
而有小孩前後的差異,總結來說:
1. 自由度差很多。
當了媽媽,會對另外一個個體有責任感,希望有足夠的時間跟精力花在他身上,單身的時候對自己負責就好,只要工作有認真去上班、沒有遲到,就對老闆可以交代,自已晚上想出去玩,或是做什麼事情都是很自由的,假日想睡到中午也可以
2. 心理的負擔也會有差別。
心理會比較安定,知道自己是個有家庭的人,會有自我犧牲的心態出現,「不能只為自己,如果為自己好像就是自私」,因為身為一個母親,就要無條件去愛我的小孩。會把時間、金錢都花在孩子身上,捨不得幫自己打扮的漂亮一點,但會捨得花錢買益智玩具、電子書幫助小孩成長。
我2個小孩年紀差9歲,所以其實生活作息落差很大。
生完兒子後,我當了整整3年「24小時的全職媽媽」。當時我的生活就是,每天在家裡陪小孩、帶他去公園玩,然後去菜市場買菜,等老公回家煮飯給他吃,就在3個點移來移去,非常封閉跟單純,很規律也沒什麼變化。
老二的時候,因為有其他事情要做,所以2歲多就送去幼稚園。
老大跟老二之間間隔的9年,我有了一段自我生涯的改變,所以到老二的時候,其實內心是會有一些衝突的,因為「自我對我來說變得重要」了,我也不想為了另一個個體,一昧的犠牲自己。
可是小孩子小會需要媽媽照顧,加上身旁的人對母親有一定的期待——希望我花時間跟精力在小孩身上...所以不管是跟自我的拉扯,或是另一半認知上的不同,需要很多的溝通。
餵母乳的時候是媽媽跟小孩之間的深入連結,而且別人沒有辦法取代。
其他人可以帶小孩、陪小孩,什麼都可以幫忙做,唯一就是不能幫你餵母奶給他。所以是一個對我蠻有回憶跟記憶點的時光。
我會想鼓勵有在餵母乳的媽媽。
我以前在餵母奶時也覺得很辛苦,餵第一胎時因為沒有經驗,會擔心小孩喝不飽,加上在餵奶也會被小孩弄受傷或是乳腺炎,生理跟心理上都很折磨。
而餵母奶這件事情,對小孩的抵抗力真的是很棒的,我自己老大餵到3歲,後來進幼稚園老師溝通後自己離乳;女兒因為後來有產後憂鬱症在吃藥,大約8~9個月大時戒掉。
但是2個小孩抵抗力都還不錯,沒有什麼生病,所以覺得這個辛苦還是蠻值得的。
我遇到蠻多親餵的媽媽,他們會很容易開始就沒有自信親餵,因為會覺得自己沒有奶,會覺得小孩喝不飽,選擇直接餵配方奶。
我相信如果有透過一些社群去給你支持的話,會比較有信心繼續餵。
老大、老二的特質真的差蠻多的。
老大很善良很純樸,不過個性比較內向、相對沒信心,不太主動去接觸別人。老二很活潑很外向,我喜歡她很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她從會講話開始,就會挑自己要穿的衣服,甚至還會還管我要穿什麼。
她很有掌控欲,很喜歡去安排我說什麼話、做什麼事。
例如她想要我關心她,她會說「媽媽你問我我在學校過得怎麼樣」,也不直接告訴我她過得如何,一定要我問他。
但老大不會,老大就是都會聽我的安排比較多。
第一胎的時候,是第一次當媽媽會比較追求完美。
比如說要讓他吃有機的東西、不能吃零食、不可以吃加工食品,甚至懷孕的時候,我還買1到40周的書,每周確認他長什麼樣子、長出手指頭了等等成長進度。
就像人家說的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
老二的時候,我連自己懷孕幾個月都不知道,只知道預產期大概2月初。
第一次懷孕的時候,飲食上很多限制,第二次懷孕的時候什麼都可以吃。
而且老二懷孕的時候,因為根本不知道懷孕了,當時在歐洲旅遊還每天喝紅酒,後來知道後當然沒有喝酒,但是每天喝咖啡。
我覺得最大的落差,就是第一個孩子會很想要控制好每一件事情,第二個就「隨便,大家開心就好,我也不想太累」的那種感覺。
帶老大的時候,我覺得應該給小孩吃健康一點,每天陪著小孩、帶他去公園,小孩的事情都親手做,不得已的時候,才會請人家幫忙。那時覺得這就是「一個媽媽應該有的樣子」。
老大時期,我唯一一次離開小孩,就是我因為太累而住院,那天我婆婆幫我顧,可是因為小孩習慣我顧,所以那天都不肯睡覺要找我,後來我婆婆半夜2~3點揹著他在路上跑,才好不容易哄睡。
從第二個小孩從出生開始,我開始時間管理跟請人家幫忙。只要我覺得累或我有工作的時候,我就請婆婆或是助理來幫忙看顧一下。因為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善用時間,跟適時的請人家幫忙。
還有時間的調配上,除了工作的時間、跟老公約會的時間、陪小孩的時間,
會去均衡Me Time。
不太去苛求自己「小孩還小我就是要24小時儘量陪著他,把自己的需求往後放」。
就行為上來講的話,我在第二個小孩時候,會更包容他自己的個性跟性格。
帶老大的規定他很多,這個不行、那個不行,要有禮貌這些。
但第二個小孩的時候,可能自己看的書也多,去上一些課程,遇到不同樣的人。所以會覺得不要給他太大的框架,讓他可以自由長出他自己天生的樣子,不要覺得一個小孩就應該怎樣,行為就應該怎樣。
因為我以前小時候是乖寶寶,老大也是乖寶寶,但老二我就不會特別希望他是乖寶寶,有時候他閙脾氣,我也不會特別去責備他。
反而我會想他為什麼會鬧脾氣,他的性格上的哪個想法會讓他生氣。
每個小孩的特質不太一樣,要因應每個小孩的特質去處理。
因為跟老二硬碰硬是沒有用的,對老二我會以轉移注意力跟引導。
比如她在百貨公司看到一個很想買的玩具,但是蠻貴的,而且不想要讓她想買就買。
當下會出現衝突,沒有讓她買就在賣場大哭大鬧。如果硬要她回家,在路上一直哭鬧的更嚴重,不只我很累也影響到別人。
這時候我會分散她的注意力,同時引導她
「今天有吃冰淇淋了,就不要再買玩具了。
剛剛媽媽帶妳去吃冰淇淋,把身上的錢花掉了,我們可以明天再過來。」
她聽到後覺得OK,同意明天再來買,
甚至會還特別叮嚀我「明天不要吃冰淇淋,不然就沒錢買玩具了。」
這樣同時也可以讓她出現一點預算的概念。
但可能隔天她就忘了這件事。(笑)
所以會思考怎麼去引導她,不要直接拒絶她,跟她講道理,這是適合老二的性格。
/
老大現在的注意力,可能就在他的同儕或他自己的功課上,以現狀而言,其實已經不太會要求去買玩具。
但他小時候也曾經有類似的戕況,不給他買想要的東西,那時我的作法,是距離他大概5公尺,等他大哭大鬧大概維持1~2分鐘,他覺得沒用就自知沒趣站起來要回家,當做沒這回事,然後從此,他就沒再做一樣的事情。
現在會覺得有趣,應該就是老二。
他有時會很像小大人,在跟我對談的時候,會有很多很成熟的對話。
有一個很好笑的可以分享,在她大概3歲半的時候,因為閙脾氣而吵著不想上學。
我就跟她說「你要去上學,不然老師會找不到你,同學也會想念你。」
她就說「是嗎?那你幫我打電話給老師」
我就打電話到學校去,讓她跟老師講話,
貝貝就跟老師說「我今天不想上學,謝謝,BYE BYE」
然後把我電話掛了。
結果隔沒10秒鐘老師打回來,問說「今天是真的不要上學嗎?」
我說「我不知道他會跟你講這句話,我等一下就把她帶去學校」
就覺得很好笑,她講話很有GUTS而且很正經,就像很像大人之間的談話。
當父母很辛苦,要學會取捨,你沒有辦法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畢竟小孩要有人照顧和陪伴,他也需要親子之間的互動,跟給他比較確認的愛。
小孩是責任,也是一種禮物。
可以當爸爸媽媽是一個幸福的事情,因為世界上只有這樣的生命,會讓你那麼無條件去付出,天生第一瞬間會先考量小孩再考量自己。
對自己的爸爸媽媽,或對伴侶,不見得會自然而然生出這種東西。所以如果真的有那個緣份當了爸媽,就好好去享受老天給你的禮物。
不過在責任的部份,也不要給自己太大的苛求,其實我對孩子,我給自己的標準是,我只要他很確定我是「很愛他、為他好」就好了,陪伴時間上面是可以妥協的。
像前陣子我上一個課程,連續5天從早上到晚,我每天晚上12點多才回來。
那時我上完那個課程,分享給其他媽媽,幾乎所有的媽媽都說「不行,我要陪小孩。」
我就想說「我沒小孩嗎?」
於是問了她們「如果你不小心住院一星期,你的小孩會被丟在路邊嗎?誰會陪?」
她們就說那我公公、婆婆、老公....會陪。
所以就不是要陪小孩不能去,是你覺得小孩放在前面。
我覺得,你要很清楚什麼東西是你想要的,
還是對你來說到底是因為責任感,跟你不敢突破,所以你不敢去做?還是只是你的優先順序?可以思考看看,不要覺得為了自己做什麼就是一種自私。
我覺得特別是媽媽,很容易覺得
「我現在是媽媽,所以我應該要怎麼樣,
雖然那個東西我想做,但是先不要做,為了我的小孩。」
我會鼓勵大家去追求一個雙贏,或是學會怎麼去取捨、平衡跟調配。
媽媽天生的荷爾蒙,可能會讓你不顧一切,一定要當全職媽媽,或是請育嬰假。
我覺得那都是一個選擇,但並不是必要的。
你不這麼選也不代表你不愛小孩,不需要有愧疚感。
自我認同要夠高,因為你旁邊絶對有人,會去影響你,有些人會對你指手畫腳,說「小孩這麼小你就應該要怎麼樣..」
如果你的自我認同度夠高,你就可以告訴他:「謝謝你的意見,但我有自己的看法。」
我因為一連串的變化,這9年內從相對單純的家庭主婦,變得生活非常精彩,遇到很多名人,比如說去上電視遇到鄭弘儀、于美人,甚至以前很傾慕的人,像我訪問過的周品昀。生活起了非常大的變化。
同時,我看到身旁很多家庭主婦,有一些人喜歡做家庭主婦,但有一些人,她覺得做家庭主婦很難實現自我價值,或覺得有一方面的自我價值被埋沒了。
我自己會從家庭主婦走到現在,其實沒有天資特別聰穎,最大的關鍵點,是我很自律的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決定要經營粉專而去上課,聽從老師教的要固定幾點發文,一開粉專就連續2個月持續晚上10點多更新文章,而且每篇800到1000字的案例加法律知識,後來出版社就邀請我出書。
透過這個過程,我發現其實家庭主婦也可以透過一些挑戰,讓生活有很大的變化。
我出的第2本書,採訪了非常多主婦斜槓的案例,她們其實都有類似的歷程。
每個人初心不一樣,比如我的初心是要幫老公推展事務所,有些就是單純想要分享。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很規律的更新,包括Podcast、FB、IG等等。或是他們做其他的事情,他們都會很自律去執行他原本訂好的計劃,這些人主要的類型都是家庭主婦,後來他們都有一定的收入。
如果家庭主婦覺得自己的自我沒有被實現,不想要都活在家事跟帶小孩裡面的話,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改變的。
所以我才創辦了「娘子軍」這個品牌作為平台,提供進入家庭的家庭主婦所需要的一些資源,可能是課程、可能是夥伴,也可能是知識,甚至是心理上的支持,一些文章內容等等。
我是很自律的魔羯座,以前是比較有紀律的計畫好每天幾點要做什麼。現在會比較有彈性,做好計劃不一定要這樣執行。
但是我心裡會知道,保有這樣的彈性不是怠惰,而是為了更想要追求的東西。
所以我會去排好我生活的優先順位,例如我陪小孩的時間夠不夠?跟朋友出去玩的時間夠不夠?跟老公約會的時間、還有我顧長輩的時間,這些事情我都要做到。
那我怎麼利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把這些事情全部排滿我的生活,就是我現在在做的事情。
對於想要斜槓的人,下班後待在家裡的時候,就是自我考驗的開始。不只要有紀律跟自律,你必須很有意識在你的行程上面。
面對雖然排好,但不見得對你的成長有用的行程,可以思考「我今天花這2個小時是為了什麼?」
如果做的事情對你的成長沒有幫助,那很有紀律或自律也不見得是有幫助的。
所以我覺得如果你要講「斜槓跟生活的安排」的話,其實要去思考你做每件事情,有沒有很清楚「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做這件事情對你的幫助,或是你自我要求的意義在哪裡?要有意識的去思考它。
如果變成你是賭氣的在做這些事情,那也不見得會有很精彩的斜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