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年工作經驗,國貿系畢業後,因緣際會加入現在公司至今20年,做百貨零售業女鞋採購形式的商品開發,工作上需要參與設計、採購、選品(挑出合適客戶需求的款式)。因工廠在台灣跟大陸,沒有小孩的時候,工作上會有出差的情況,有小孩後就比較少。
30歲成為媽媽,目前育有一男一女,哥哥國2、妹妹中班(相差9歲)
訪談日期:2022/05/07
7:00 我起床準備早餐
7:10~7:20 叫兒子起床
7:30 送兒子到學校 (帶著早餐)
7:45 回家叫女兒起床,吃早餐喝牛奶跟麵包
8:00 前出門
8:15 去公司
8:50 上班
17:00 公婆幫忙把小孩接回家
18:00下班
19:00 前到家先整理小孩的備品(女兒的書包跟餐袋)
19:30 ~ 20:30 吃晚餐
21:00 前女兒洗澡,夫妻分頭處理家務
22:00 親子時間
22:30 全家上床睡覺
23:00 前小孩睡著,我通常會跟著睡,有時我會滑一下手機,老公會看一下電視
生活優先順序變得很不同,有小孩都會先以處理小孩的事為優先。
如果沒有小孩,我不確定是否會在現在公司待這麼多年。
因為同時要處理小孩跟工作,會希望工作上是比較沒有太多變動的,偏向保守跟安定,這樣才能面對孩子帶來的很多挑戰。
以前的行事曆只會專注在我自己的部份,但現在的行事曆就會記2個小孩的行程,例如:學校活動或是考試時間。變成要先以安排小孩的行程為優先,通常處理完小孩的事之後,我自己也沒有什麼力氣來做我自己的事,例如看電影或是展覽等等...現在會看的展覽,大概也跟孩子比較有關係。
我很喜歡我兒子小學的校長分享的一段話:
「當你有小孩後,你就是跟小孩再經歷一次童年」
我認同這句話。雖然是不一樣的生活,但我並沒有覺得被打擾,我只是這段時間陪他走過,我只是先把「自己」擱置在旁邊,先經歷小孩的部份,等小孩大一點,大概小學的時候,我就可以回到我自己的生活。
個性上我其實都還蠻急躁的,我本來就會希望趕快把事情都先完成,會把閒暇時間都排的比較滿,想去學習新東西,有小孩後則是會安排一些戶外行程,我會因為連續幾週沒帶孩子出去,覺得有點焦慮。
我想差異會在於時間更有限,小孩慢吞吞或是沒有在你的時間規劃內,會因為覺得待辦事項還那麼多,而顯得著急。一個小孩的時候,你還可以跟著他一起,雖然我兩個孩子年紀差蠻多的,但還是會希望孩子能在我的時間規劃內,例如睡覺時間到要睡覺...不然媽媽就沒有自己的時間。
沒有小孩的時候,週末會約朋友出去,生老大的時候,也會帶去一起找朋友,但有了老二就淡出。
以前也會熬夜追劇,現在雖然會刻意在女兒睡了之後,去享受一些些熬夜的感覺,但因為體力的關係,就沒有心力熬夜太久。
生養第一胎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很專心的照顧一個小小孩,以前生第一胎會覺得要陪小孩做很多事,陪玩或是唸故事。
可能因為都經歷過了,現在是有些事情有人代勞也不錯,事情有完成就好,原則不變就好。也可能因為第二胎的時候,自己年紀也比較大了,就會希望女兒趕快去睡覺,多留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才不會覺得沒有休息到。
我通常會儘快把事情完成,不太會對小孩緊迫盯人,例如盯功課、陪小孩做些什麼事。
我跟兒子常常吵架,吵完和好就會抱一個,或是有一段時間沒吵架時,他會主動說「最喜歡媽媽」、「媽媽我愛你」... 即使現在已經國中了。
這些時刻,會覺得從生活的糾結情境裡反轉,心情變得比較好。
天真、堅強勇敢、貼心。外出時別人會給他們東西,他們會禮貌性的拒絶,或是會說要先問媽媽,平常出去也會主動幫忙大人做事。
常在孩子耳邊說,要他們勇於嘗試、要有禮貌等等的話,也希望做給他們看。
我跟小孩相處是比較開明的方式,有時是媽媽,有時是朋友。
雖然家裡長輩可以幫忙,但我還是堅持送他上學,我會希望自己能參與他的人際關係,或是學校的生活。基本上小孩在學校的生活,以及和老師、同學之間我都蠻瞭解的。
在家裡的教育方式,就是不斷耳提面命。
像老大是國中生,有時用詞會比較不好聽,例如「這個老師超煩的很白痴」
我會跟他說,這樣對老師太沒有禮貌、不能這樣去想,但他當然也不會理我。
但我就是不斷在他耳邊碎碎唸,我們應該要如何自處、跟同學應該要怎麼相處、對老師要如何尊重,我覺得他在某個程度上,是有聽進去的。
然後我很鼓勵孩子勇於嘗試,我覺得不管什麼事,都要先去面對,然後盡力去完成。真的去執行了之後,才會知道自己的程度到哪裡。
在兒子小學期間,我就有安排很多不一樣的才藝課程,想觸發他某些興趣,保持樂於嘗試的心。
一胎都希望親力親為..二胎後會覺得有別人能幫忙也很好,主要的教育方式是不變就好。
不過經過兒子的經驗後,之後女兒上小學的時候,我在學習的動力跟自律的養成教育上,我應該會有所調整。我其實不在意他現在成績如何,主要是覺得該做的事情要完成才行,也希望在低年級的時候養成好的習慣,高年級才會培養出自律。
我兒子本來沒有上安親班,都是公婆幫忙。
但我發現這樣不行,父母跟祖父母對小孩的管教方式不一樣,加上我是職業媽媽,如果回來還要管功課,會讓我在下班後的生活很累很緊繃,跟孩子之間也會因為這樣感情變不好,常常爭執到睡覺。
所以後來我就讓他去安親班把功課完成,這樣下班回來只要管他生活起居,跟稍微幫他看一下功課就好。
中低年級是送外面私立補習班,因為覺得學校課後老師只是幫忙完成功課,那時會有點期待,安親班可以幫忙做些考試的準備,後來五、六年級時,發覺其實複不複習還是要看小孩子本身,所以決定讓他回到學校去參加一些社團。
我覺得我對兒子不夠嚴謹,沒有讓他理解什麼叫做考試,導致他對於成績不太在意,我之前會覺得「沒關係,我可以等待你瞭解什麼叫做考試,考試就是我們學習結果跟一個測驗」。
我後來想一想,覺得可能是我沒有明確對他要求,當我沒有要求的時候,他也對自己沒有太多自我要求,變成他的讀書習慣並沒有養成。
但人際關係跟學校生活這個部份就還好,大原則沒有改變。
溝通...不管有沒有結果。我不太喜歡把事情放著,會等雙方情緒都緩和後再討論,最後擁抱和好。
帶小學三年級的兒子騎機車環西半島。
當時因為老公想嘗試騎車環島,雖然我一開始蠻猶豫的,但我對於沒做過的事情會很好奇做了以後會怎樣,大多數在我認為可控制範圍內的,我會試試。
沒想到做起來真的就是不個蠻不一樣的回憶。
我們花了一周的時間,去的時候停留台中、高雄跟墾丁,回程去了台南、彰化王功採蚵,還有去新竹。
我們在這10多年來,幾乎每年都去的墾丁停留比較久。
我雖然蠻喜歡嘗試新東西,但是我也可以每天去同一個海灘,在那邊午睡、坐著看海我也可以。覺得那是另一種放鬆的感覺,離開城市去一個海邊放空。
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當時兒子的年紀剛好,中低年級比較願意跟父母一起出門,高年級應該不會想參與這個活動。
我其實蠻推薦騎車環島的,雖然騎機車環島不像開車這麼舒適、要有點耐心。
當你有點辛苦時,那個記憶會比較深刻。
我們去的時候挑了一個不是暑假的夏天,天氣有點熱,
中途還需要停下來休息1~2個小時,
找一家有冷氣的便利商店休息,才能夠再上路。
當你完成時會覺得自己很勇敢,因為很熱。(Amy大笑)
成為父母是很獨特的經歷..你會再和孩子成長一回。
我本來就是會想生小孩的人。
很多人都會覺得帶小孩很煩,或是花在小孩的經費上都是一種壓力。
但是我還是會覺得,帶小孩跟養育孩子的經歷...真的是沒有去體驗,你永遠都沒有辦法體會,我們父母養育我們勞心勞力的感覺。
所以我還是會覺得,如果不排斥小孩的話,要好好的經歷這個過程,把小孩放在生命中的這一段時間,我覺得會讓我們有大幅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