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20年經驗,育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孩子自己照顧,無備援系統。兩個,男九歲半、女六歲半
訪談日期:2022/0
週間基本上就是趕著上下課接送、才藝課、回到家趕吃飯洗澡確認功課睡覺等等,匆忙於例行公事。
睡眠部分週間我每天睡 6 小時,大約晚上 12 點半睡,早上 6 點半起來,週末睡到自然醒;小孩大約 10 點多睡覺
週末如果沒有出門,會設定孩子3C使用時間與運動看書等其他活動搭配,但沒盯基本上3C就一路看到底了,孩子很難自律。週末多半會工作個數小時,有時忙起來可能整個週末不太能陪孩子,除了孩子例行公事、家事、運動外就是工作,陪孩子時間不多,自己玩為主。
出門就不同了,出門基本上就是工作允許、或孩子有需要時出門 (例如考完試、或是因為天氣或疫情悶很久),只要天氣允許都是以戶外地點為主,偶爾全家一起從事運動 (腳踏車、步道健走)。
基本上我不是喜歡小朋友的類型,覺得小朋友挺煩哈哈。生養孩子是社會責任,老公算神隊友,能夠分攤孩子照顧與家事。
有孩子前後都蠻需要獨處時間,基本上思維、個性、生活起居沒什麼變化,就是覺得時間非常不夠用,我的孩子不是天使型、是調皮問題多的那種,偶爾感到因為孩子而需要自我犧牲而感到無奈,尤其工作壓力高峰時,覺得根本沒有所謂的balance而是trade-off。
不過有小孩前本來沒有在運動,反而有小孩後即時很忙,都會硬擠出時間運動~雖然睡的少,但其實身體的狀況與體態都有更好。
在孩子數不清的生病經驗中,印象最深刻是在大陸時(曾住過一段時間),兒子曾兩度高燒到 41 度掛急診,還有撞到頭破血流去縫合,就醫過程讓人很不放心,總之是極度擔憂不堪回首的經驗(恨不得媽媽幫你承擔)。
兒子調皮的程度曾就診兒童心智科,經評鑑雖未到需要治療的程度但是正常範圍中偏衝動與專注力不佳的,剛上小學時很常接到老師電話,心理壓力頗大。也因為衝動專注力不佳,學習上無論靜態學業跟動態運動的表現不太穩定。
被稱讚的部分。兒子:有創意、靈活、聰明。女兒:認真、聰明、積極主動。
我喜歡的部分。兒子:有創意、靈活、聰明、來得快去得快(負面情緒轉換很快、神經大條,是優點也是缺點)。女兒:認真、積極主動、有自我期望 ,好強(也是有好有壞的特質)。
我覺得無關,同樣的教養方式怎麼會兩個孩子特質行為取向迥異,我認為90%天生。
Coaching為主 (但孩子可能認為這明明就是撈叨說教XD),我會盡量用大人對大人的方式與其對話 (甚至用大人的方式與其爭執debate),但太嚴重的問題或挑戰底線的事情還是會用使用權威。
我是學心理學出身的,蠻常反思工作、家庭、親子關係。當然各方面還做得還不夠好、但有反思能力可以幫助我至少控制情況不惡化、思考能做什麼來改善(專注可控)。
對孩子的各種問題過度悲觀地看待(生理心理的),有時增加對孩子的信心,轉念後事情竟然自然好轉。
通常會是很激烈的對話(孩子也沒在怕),除非我發更大的火用權威下壓,否則孩子跟我是你來我往(即便他們只有9歲6歲)。結束衝突的方式更多是因為權威的使用,期望可以做到盡量達成共識來結束衝突。
為什麼不一開始就用權威快速達到目的?如果時間允許我希望盡量不要使用到權威,debat過程是鍛煉孩子的思考表達最好的機會,他也要學會傾聽理解對方再去辯證,如果一開始就用權威成功,孩子要嘛變得軟弱容易屈服權威,要嘛少了思考對立面的意見的習慣。
我蠻常用預告的方式告訴孩子我已頻臨界點,請他們要自重,或是倒數提醒他們該做什麼正事、差不多該停下眼前的事(例如已經看3C超過兩小時),雖然大部分時間孩子無法自己停下,但有預告下搭配處罰(權威)孩子比較沒法argue。
我喜歡運動,會讓孩子坐在肩膀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幫我下壓肩頸有舒緩按摩效果、藉此還可以負重深蹲(槓鈴的效果),孩子喜歡跟我有這樣帶點玩樂效果的親密接觸。
建行踏青時間很長,孩子嫌無聊時就會做文字接龍。
孩子還蠻常問我冷笑話的猜謎,有的真的蠻好笑。最近一個:媽咪,你知道哪兩個英文單字合起來會爆炸嗎?答案是O跟K。我問為什麼啊?孩子答因為OK”嘣“啊XD。
給需要獨立空間、高度自由與玩樂空間而不希望羈絆的爸媽:成為父母後的犧牲那是必然,如果沒有備援系統,不要輕易跨入養育之路,否則你跟孩子未來只會相互怨懟。
給容易緊張、悲觀、過度反應的爸媽:你不孤單 (因為我也是這樣^^),實在什麼都做不了時,要告訴自己,你跟孩子都不會被擊垮、這只是人生必經之路、會過去的,兒孫自有兒孫福~